清华移动课堂—相亲相爱365A班
公元二0一五年六月二十六日,一架银鹰从深圳机场腾空而起,带着博商365A班几十位杰出的企业精英从南国水乡往祖国的心脏飞去,住梦中的清华园飞去。一路难抑激动心情,鹰划长空,思绪万千在一片欢声笑语中,顺利抵达梦中的京城。
无数道橙色的身影出现在机场,每一道都是一个激动的身影,在机场见到等待已久的同学,自是一番热闹和嬉戏,各种速配新鲜出炉的’双边关系“丛出不穷,一路欢声笑语,乐不可言。出机场,上大巴,直奔午餐目的地“大鸭梨”,在品尝了美味的烤鸭之后,稍事休息,直奔此行目的地——梦中的清华园。
多少学子,寒窗苦读,只为了能攀桂清华,那是一圆至高求学梦的地方。在我的内心里,清华是一个让人热血沸腾的地方,一个让人神圣膜拜的地方,不仅是她的设立原因,不仅是她的丰富内涵,不仅是她培养的无数叱咤风云的名人学士,果中滋味,笔者自品于心。
安坐清华校巴从东南门进入清华大学,两旁起伏的古建筑,中式的围墙,高大的树木,无不体现着清华大学百年来厚重的人文历史沉淀,一路上流入眼中的绿都快溢出来了,难怪古时称这仙境为清华园。晋人谢琨诗云“惠风荡繁囿,白云屯曾阿,寒裳顺兰止,水木湛清华”。“清华”一词即来源于此。进入清华大学内停车场,步行不久就看到清华大学内的教学主楼,气势恢弘,高大厚重,在教学主楼前,同学们三五成群,纷纷留下难忘的留影。导游和清华师妹的陪同下,经过教学主楼,一路往西,经过清华大学校史馆,清华大学研究生教育学会等等众多的学院系,感受清华特有的浓厚学术氛围。
不经意间,蓦见前方一个高大恢弘的拱型大门,正是清华大学著名的二校门。清华大学二校门,位于清华主干道之一的清华路,是清华园内最具代表性的标志性建筑之一,被认为是清华大学的象征。
清华大学二校门,为一座古典优雅的青砖白柱三拱“牌坊”式建筑,门楣上书刻有清末大学士那桐的手迹“清华园”三个大字。站在清华路,北望二校门,可遥看清华大礼堂、日晷和清华学堂等景观。
二校门为清华大学最早的主校门,始建于1909年。1933年,校园扩建,园墙外移,有了新的大门(今日的西校门)。此后,这座最早的校门就被称之为“二校门”。
恍惚间,好像是当年自己刚刚考上大学,站在暨南大学那个圆形拱门时的感觉,自豪,满足,荣誉,不觉得十几年过去了,当年的感受也在慢慢淡化,现在来到中国最高学府,又重新感受到一样的激动,一样的兴奋,但是又多了一些不同的体会,春夏秋冬,年年岁岁,时光荏苒,矗立在校园主干道上的二校门,在风雨中,默默见证着清华大学的历史与发展。它不仅仅是清华园的鲜明标志,更是长期以来清华人勤奋求实、荣辱不惊之品格的象征。默默站在门边,仿佛能感受到清华大学培养出来的多少英雄人物从此校门走出去,投身到世界文明的发展的建设之中,今天我们清华365A班站在这里,也将从这里走出来,用我们的青春年华,我们的智慧和力量,开创美好的事业和将来。
穿过二校门,走过一条两旁全是参天古树的林荫大道,看到清华最具代表性的大礼堂。大礼堂融合希腊式与罗马式建筑风格,造型整体浑圆饱满,气势宏大,在清华近现代校史上,大礼堂见证了多次反帝爱国运动在这里的酝酿出发和胜利凯旋。它被清华师生视为自己坚定、朴实、不屈不挠性格的象征。
当我们还没有从大礼堂前满世界的绿里走出来,又发现该用一句“绝胜烟柳满皇都”来形容的天地,在北国之地,很难得看到如此的美景,一座江南风格的小桥映得这景如诗如画,再往里走,看见一片花海,其间有一条小径可谓是“曲径通幽处”。婉转移步之间见到两座玲珑典雅的古亭静伫于一处山林之间,一泓秀水之旁,古亭正额书有“水木清华”四字,庄美挺秀,正是水木清华亭所在,上悬一联曰:“槛外风光历着夏秋冬万千变幻都非凡境,窗中云影任东西南北去来瞻荡洵是仙居”。
在这水木清华堂前,荷塘月色湖边,沟起同学们多少思绪、多少情怀,年少时的懵懂,求学时的青涩,青春期的甜蜜,因为水的柔情,荷的多姿,柳的飘逸,把心底最角落里的某种东西全部勾引出来,把心填的满满的。
游清华园,就像历史的长河中游历,在一部古书巨著中荡漾,数不尽的名胜古迹,道不完的名人雅士,在京城四天,除了清华园之外,其他众多名胜古迹都让人感觉到老北京的厚重和文化的丰富。
如老舍茶馆,该馆是以人民艺术家老舍先生及其名剧命名的茶馆,老舍茶馆,陈设古朴、典雅,京味十足。大厅内整齐排列的八仙桌、靠背椅、屋顶悬挂的一盏盏宫灯、柜台上挂着标有龙井、乌龙等各式名茶的小木牌,以及墙壁上悬挂的书画楹联,使游客感觉如同进入一座老北京的民俗博物馆。
再如白家大院,白家大院主营官府菜和粤菜,是由亲王府邸改造而成的餐厅,亭台楼阁、曲径回廊,满屋明黄色的桌子和明黄色的椅子华丽气派;服务员身穿宫廷服饰,见了客人先说您吉祥,弹琴的、唱曲的伺候着,特别是变脸的神奇艺术给我们留下的深刻的印象。
在游历了清华园和京城众多名胜古迹之后,我们在清华大学里进行了为期两天的由姜旭平教授主讲的“社会化媒体整合营销”课程,姜教授教学经验特别丰富,把枯燥的理论融入在日常的案例中,深入浅出把在新形势下如果进行媒体营销分析得淋漓尽致,作为清华大学的资深专家教授,功底深厚让人赞叹不已,对我们365A班的同学如何在现阶段对自己的企业进行多方面的营销提供了很多的借鉴意义。虽然因为水土不服,有很多同学出现不同程度的感冒发炎症状,但是一点不影响大家上课的热情,课堂气氛在一次次的互动中推向高潮,为我们的北京移动课堂之行画上了满满浓厚的一笔。
结束了两天的课堂生活,依依惜别这两天在一起的姜教授和363的同学,还有清华园里的一草一木,在一起的时间虽然不长,但是同学情,师生情却已经深深的铭记在心里,大家相互寄语,在不久的将来能够再一次进行友情欢聚,学习的交流。
不知不觉来京城已经三天,我们在离开之前,相约一起去攀登居庸关长城。不到长城非好汉,从居庸关下远远望去,巍峨的长城如同从两侧伸出的巨手,蜿蜿蜒蜒、曲曲折折、高高低低地匍匐在崇山峻岭之上,而居庸关就像一把大锁,牢牢将巨手锁在一起,真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能征服如此雄关,当称为好汉。
居庸关不仅地势险要,而且风景宜人。站在居庸关的城楼上极目四望,两旁的山势雄奇,山峦重叠,山谷之中树木葱郁,山花烂漫,景色瑰丽,导游介绍说,这就是“燕京八景”中“居庸叠翠”,清乾隆皇帝亲笔题写“居庸叠翠”四字,并立碑于此。
领略了“天下第一雄关”的雄奇绚丽,我们开始攀登城墙,想来自己也正是壮年,没想到不到三分之一路程就已经气喘吁吁了,看到同学们一路上你追我赶,热闹不已,在这风景如画的山景间留下无数倩影雄姿。再想想,其实人生和事业也是如此,自己不付出更多的努力和奋斗,怎么能领略到峰顶那属于自己的迷人风景,体会那一览众山小的豪情壮志。更何况,前方隐约中有一抹异样的红在等着我,冲吧,还有什么好犹豫的呢!
从长城下来已经浑身湿透,虽然累,但是欣赏到雨中的长城那种除了险峻秀美之外,很少有人去关注的如诗如画的温婉秀美。美,是相通的,不管是在水乡还是北国,总能在人心里留下一丝淡淡又永不消失的思念,正如班主任特别交代店家给我们准备的姜汤一样,祛除风寒之余,让人心里甜甜的,暖暖的。
北京移动课堂之旅,不仅仅是一次收获满满的移动课堂,更是我们同学一次美好的人生旅途、一次美好的人生经历,一生浓浓的同学情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