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陀山国学之行--- G15009班5月游学记
亲近国学一直是我的梦想,直到报读了博商的国学G15009班,才有幸圆了这个梦。二O一五年春夏之交,草长莺飞的季节,我与博商国九班的同学们一起,展开了人生第一次的游学—浙江普陀山游学释果宁法师的《禅宗智慧与人生境界》。
普陀山被世人誉为“海天佛国、蓬莱仙岛”,风景秀丽怡人,岛上游人如织,香客四季不绝。出发去普陀山伊始,就感觉到三个“神奇”:
一是出发时深圳已连续数日大雨,天气很不稳定,但是我们这班同学大部份都顺利地成行。
二是我们登普陀山的时间,恰巧就是佛陀的生日—也称“浴佛节”,缘份殊胜、可遇而不可求。
三是我们到普陀山时,听说中央最高领导人也在,我们去奉化溪口,他也随后而至。以上三点巧合幸运,令这次游学变得趣味盎然。
国学九班游学之旅首行目的地定为普陀山,我想应当与南普陀出家的老师释果宁法师有关。普陀山历史悠久,大概是在汉唐之时,也许更为久远,异域僧人就频繁地来中国。佛陀住世时,曾经预言佛法后世将兴于东方,所以,当他涅槃后,古印度的得道高僧不停地往来汉地中土,百千年来络绎不绝。
其中的一位高僧在普陀山修行时,遇观世音菩萨显形说法,此为观音道场的起源。唐朝时,日本僧人慧谔东渡受阻,认为观音菩萨不肯东去,遂建寺于普陀山供奉,自此观音道场日渐兴盛。
让我切身感受到普陀山佛教胜地的氛围,是从一场“声光盛宴”--《普陀印象》开始的。张艺谋导演功力果然不凡,变幻莫测的场景,旋转的观众席,瑰丽的灯光佈景,摄人心魄的音效,令人如幻如梦。当表演到尾声,《心经》的文字内容显现于大屏幕上时,让人深刻地领会了“色即是空”的内涵。
普陀山上寺庙众多,普济寺最大,但我感觉法雨寺最亲切与舒服。法雨寺山门前左侧有一片覆盖着繁花的绿茵,粉红色的不知名的鲜花点缀着翠绿的草地,吸引了同学们留连忘返、拍照不停。法雨寺古树参天、虬枝参差,恍如寺前九龙壁上的游龙破壁而出,盘旋护佑于寺顶。
遥想佛陀驻世四十九年,曾经说法如雨,泽被众生,所以得龙天护佑,现在看法雨寺气场祥和、瑞气缭绕,令人久久不忍离去。
近年来,佛门香火日盛,但禅门日衰,广为弘法利生者稀。释果宁禅师携禅学智慧与大乘知见,为我们国学九班同学们带来了一场风趣生动的教学,令人难忘。禅师法相庄严,修为显密圆融,且博学多闻,可谓是儒释道贯通,禅机晓畅。两日三晚的学习中,释果宁禅师始终精气神俱足,印证了其扎实非同一般的实修功底,令人钦佩。
我们上课的地方在奉化溪口,这里山清水秀,是蒋介石的家乡,也是弥勒佛道场。蒋氏一脉佛缘深厚,与雪窦山资圣禅寺渊源很深。有人说自古以来,能有帝王将相之尊者,莫不因前世功德之聚,看来确实有道理。徜徉在溪口银凤山庄的竹林河畔,风吹过林梢,翠绿的竹叶刷刷作响,顿觉心旷神怡,尘嚣尽忘。
宝贵的经历总是短暂易逝,转眼间游学之旅就接近了尾声。国九班的同学其间增长了知识,增进了感情。曾记得与同学一起仰望普陀山夜晚的星空,沐浴怡人的海风,倾听南海观音足下亘久不息的海潮声。这一切都因为每一位可爱可亲的同学相伴,而变得格外温馨和美好。而这一段美妙的游学体验,将被永远珍藏与回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