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春花:今天的中国企业,必须警惕这3件事!
⭕博商学院☎:400-8765-011📣📣📣
在9月中旬博商民企盛典上,知名管理学教授陈春花女士,演讲条理清晰,将理论和管理实践相结合,以经验之谈带领各位企业家切实理解创新是什么?企业家的核心是什么?未来企业要警惕哪些陷进?今天,就让我们来详细回顾她的精彩演讲!

1、企业要警惕3件事
我之前和很多人讲我反对三个词:
1.弯道超车
我们在做弯道超车时,并不知道顾客要什么,只是超越前一个目标,这对于顾客来说没有根本性的价值。另外如果你在弯道超车时,就会做很多超常规的动作,而这些超常规的动作可能没办法保证品质,所以我在很多场合都反对用「弯道超车」这个词。
2.超常规发展
我自己做总裁时,我们的企业用30年变成了同行业的世界前三,第二名是一家美国的公司。他们来拜访过我,问:你们公司为什么能够这么快速地发展,用短短的30年就跟我们100多年历史的企业几乎平起平坐?
我说,我们并没有用30年的时间完成你们100多年的事情,我们也用了100年的时间完成了你们100年的事情,因为我们工作时间非常长。如果我们把每个人的工作时间都算上,也用了100年。他说我接受这个答案,我相信你们今天和我一起在这个市场上,你们和我花费的时间和努力是一致的,没有其他的理由。
我之所以说这件事,就是想告诉大家任何的发展都要尊重规律,我们不符合市场发展基本规律时,只是简单地理解结果时,就没有意义,可能只是被结果掩盖了真实的原因,反而会因为莫名其妙的原因被淘汰掉。
3.把成功归因于自己
很多成功的企业认为「因为我们自己,使我们具有这么大的规模和成长速度」。大概在2000年前后,有很多企业家跟我讲,我现在的规模很大了,发展很好了,你觉得我是战略好,还是管理好?我说你既不是战略好,也不是管理好,而是你命好。
为什么?因为过去四十年,你可以想一想,有哪个国家和地区能像中国一样四十年都是增长的?很多人是在大势中得到了自己的增长。
为什么很多行业今天陆续被淘汰?并不是因为互联网,而是因为行业平均增长对经济增长没有贡献,而一家企业的平均增长需要是行业平均增长的两倍才能保持领先。所以我自己服务企业时,有人说我想处于行业领先的位置,我就告诉他四倍于GDP的增长速度,就可以处于领先位置。
发展的基数是经济发展带来的,很多人问我为什么可以写这么多书?我说是因为中国企业层出不穷,我写都写不完。我自己在华南理工成长,是整个珠江三角洲给了我这个帮助,让我可以层出不穷地写东西,因为这里的实践太丰富、太鲜活。
我们任何一个企业、任何一个行业的发展都要源于市场的增长,我希望我们所有人以美好的赞美感谢这个时代和我们的国家。
2、今天的企业面临的3个变化
1、深度关联、而又表面无序的市场
我们作为一个单一的组织角度,我们如果看变化的时候,今天我们遇到的一个挑战比任何时候都大,就是它是一个深度关联、而又表面无序的市场,这是你一定要了解的特征。
我们今天所有东西都是深度关联,但是你们又找不到规律,比如共享单车未来会是怎样的?没有人想到共享单车走到今天会变成一个城市的障碍,我们今天到任何一个城市,稍微有一点品质的小区,都会写着“严禁共享单车进入”,因为它占据了所有人行道、占据了所有便捷的地方,什么原因?我们看不到它关联所带来的价值,看不到跟我们每个人除了出行以外的东西相关,今天的市场,作为一个组织来讲,你做任何一件事情都要回答你跟什么东西关联,如何寻找背后的规律,这都是你必须要回答的。
我们经营不管有没有风口都要活,不能因为风口,猪就活,没有风口就死了,没有一个企业只做风口而不做非风口,企业没有停止的时间,投资可以。
所以我一直不准许企业家用投资语言做经营,比如市值管理和经营管理,我们一定要完整区分,比如你是真正盈利、还是靠资本驱动?我希望大家理解,我们背后的逻辑到底是什么?资本的语言你可以接受,投资人非常重要,没有资本我们不可能产生巨大的价值,但是你是一个企业家,你是一个经营者,你是企业家和经营者的时候,就要回归经营的本质,而不是回归资本的本质。
2、原有的核心竞争力,不能给企业形成壁垒
我们所有人都认为新零售对线下冲击非常大,7-11便利店,到今天为止还是全球在实体店里面做的很稳健的一家公司,这个企业的领导人依然是日本的首富。所以被淘汰的一定不是技术,而是你离开了顾客。
我们一直在讨论虚拟经济对实体经济的冲击,我从来不参与这个讨论,我认为虚拟经济对实体经济不可能会产生冲突,你说要有冲突,就是你离顾客太远。
华为一直都说自己不是互联网企业,为什么华为还一直强烈增长呢?就是因为他们一直不以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当做壁垒,华为有一句话“只有成长、没有成功”,这就是第二个组织所面对的变化。
3、企业无法预知未来的挑战
我自己做管理研究还有很多的挑战,但是现在无法预知,还会出现不断的挑战和不断的叠加,这些挑战就是你要不断面对的部分。我们一定会看到小米不只是小米的手机,而是一个“米之家”,我们看到的百度,已经不是简单的搜索,而是跟AI进行了完美的组合,他们不断的打开自己的边界,让你越来越可能知道它无限的想象空间。
3、企业,从竞争到共生
正因为面对这些变化,所以我最近的研究就是沿着这个逻辑往下走,第一个逻辑就是你的战略必须由“竞争逻辑”转向“共生逻辑”,我们“战略”这个概念当中,如果从竞争到共生,就要有逻辑的变化,就是要从赢转向增长空间。我们“战略”这个概念当中,如果从竞争到共生,就要有逻辑的变化,就是要从赢转向增长空间。
如果你知道对手是谁,就会很危险,如果你告诉我你跟谁合作,我就认为你没有问题。今天在战略当中,我们不是跟谁做竞争,而是跟谁去做合作,因为只有不断的合作才有空间出来,而所有的空间都是通过合作才能实现的,如果你跟别人做竞争的时候,就有可能被打死。
在这个概念下,其实我们就需要整个战略当中,要学会重新定义空间,而不是如何赢,这是一个根本性的改变。我们在战略当中一直讨论三个问题,就是想做什么、能做什么、最后可以做什么,我们战略从来都要回答这三个问题。
我们如果从“竞争逻辑”转向“共生逻辑”的时候,你会发现想做、能做、可做的逻辑变了。想做什么,要赋予新的意义;能做什么,在于要链接多少资源;有人说我想做这个东西,但是不懂,我说你可以跟别人合作,跟别人连接,当你们可以连接的时候,就可以把转型做过去;可以做什么,最重要的就是跨界。
4、在今天,企业必须做到4件事
1.有组织地放弃
对于很多优秀的企业,我在最近的教学中不断建议大家要有目的地放弃过去的经验,因为过去的经验可能会是你的障碍。
2.正视「时间轴变短」
我建议大家真正理解「时间」这个概念在今天的变化,也就是我们做任何事都面向未来,而不是讨论过去。
3.既专注于解决问题,也专注于寻求机遇
这一轮改革开放和之前有很大的区别,之前的改革开放还有时间和空间给你,这一轮改革开放,我们既没有时间,还需要你创造空间。以前你可以改正错误,但今天你不仅要纠正错误,还要解决问题、寻找机会,否则就可能找不到未来的可能性。
很多传统企业,他们把所有的东西都调整得很好,但还是没有像之前那么好的盈利,因为他们并不知道自己的机会在哪里,虽然他们已经把所有东西都做好了,但今天对企业的要求是必须专注于解决问题,也要专注于寻找机会。
4.激发组织成员的企业家精神
要激发企业所有成员的企业家精神,我们的学习不能企业家一个人学,必须整个团队学,不能只有自己拥有企业家精神,而要使每个成员都拥有企业家精神,这样才能保证企业可以应对变化,得到发展机会。
我们要不断地学习,我希望大家能把所有的学习变成自己内在的习惯,而不是把你过去一些东西变成内在的习惯,这种调整其实非常大。这也是为什么很多人说邀请我上课很难。因为我必须要保证自己学习的时间要超过上课的时间,这样才能对得起大家。
不要忙于对概念的理解,最重要的是要把团队的学习带起来,从而转化成内部创新的能力,我们才能把这件事做好。
我们向四十年致敬,最需要致敬的就是我们不断创新的精神,我们要把创新的精神与时代同步,我们要把创新的精神变成全员的习惯和行动。

